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两优一先”事迹展示 >> 图片新闻
上海分院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两优一先”、“第五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表彰大会
2016-06-21 00:00:00.0 加稿部门 浏览次数1841

        6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两优一先”、“第五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表彰大会在上海科技大学举行。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健麟、上海市科技党委副书记盛亚平、中科院院士匡定波、上海分院相关负责人,以及上海分院系统各研究院所党政负责人等出席大会。会议由上海分院院长朱志远主持。

  上海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沪区党委书记王建宇宣读了分院系统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以及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两个表彰决定。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海啸等10人获得第五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称号,李澄宇等5人获得提名奖。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超导实验室党支部等11个基层党组织获得“中科院上海分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刘建坡等16人获得“中科院上海分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张帆等11人获得“中科院上海分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上海药物研究所药化党总支副书记杨春皓、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郑庆东、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代表上海应物所研究员邓海啸分别作为获奖代表进行交流发言。他们表示要坚守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理想信念,努力在科研岗位上追求真理,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科技创新事业。

  本次评选中,上海分院14个研究所推荐了28名博士候选人参加评选。15位获奖人选全是博士,其中14人为研究员,1位为正高级工程师;平均年龄37.6岁,涉及生物学、材料学、化学、电子学、光学、药理学、神经科学等10多个学科专业领域。同时,6位获奖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1位成为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3位获奖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5位是国家优青。

  据悉,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者不超过10名,主要表彰在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与重大科学研究中发挥表率作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流业绩,并为我国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奋斗做出创新性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本届获奖的青年还有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正、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王俊、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徐卫明、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曾艺、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鹏、上海药物所赵强、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

  同时,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方俊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李斌、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澄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吴成铁、福建物构所尤磊等5人获得提名奖。

  王建宇表示,开展“两优一先”、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评选表彰活动,是上海分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科技创新是研究所的立身之本。”多年来,上海分院系统研究所坚持“三个面向”,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科技创新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两弹一星”、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都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共产党员的辛勤付出,涌现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树立了中科院院士严东生、戴立信、郭爱克等一批先进共产党员典型,催生了光源精神、航天精神,他们是科学院人的代表,反映了科学院人的精神风貌,对激励科研工作者团结奋斗、勇于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近,党和国家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海市也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去年,中科院也与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签署了进一步深化合作协议,上海分院系统研究所处在双重利好的叠加区域,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研究所要前瞻谋划,在“率先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中,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

  据悉,上海分院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找到学习教育与科研攻关的结合点,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案。沪区党委开展的“支部建在实验室”主题实践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实验室挖掘出一批典型,并且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如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党总支和上海光机所的3个支部,支部工作都很有特色,小卫星党总支在发射基地建立临时党支部,负责团队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组织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坚定了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支撑北斗导航、暗物质等卫星的成功发射。

  上海药物所是国家“三权改革”试点单位,试点的一年内成功转化金额达8亿元。其中,药化党总支所在的实验室就占了半壁江山。

【 关 闭 窗 口】
版权所有 中科院上海分院 沪ICP备 05000140号 技术支持:上海中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网站内容禁止复制、转载,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